不可否認,我們國家的理化三科考試有些過於複雜,實話實說,這三科的基礎知識其實並不難,課本講解的內容只要學生認真學一下,不會存在任何困難。但我們也不應該否認這樣一個事實,對於大型的考試,就特指高考吧,它所考試的內容,絕對不會僅僅簡單到課本內容,而是課本知識的大量複雜與綜合的運用。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課本知識是直來直去,而考試內容卻非要給你拐上幾個彎,有一些題目更是故布疑陣、設置陷阱卻又存在一些簡單的捷徑,讓我想到了古代的孫子兵法在現代考試中的綜合運用。

 

    而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要求的只是對於課本知識掌握的程度,即把課本上的重要知識都學會就完了,而隨著學生能力的不斷進步,只是簡單的考察課本基礎知識,恐怕會出現大量的滿分,於是有人就加入了知識的靈活運用,這隨著時間的前進愈演愈烈,發展到今天的理化學科,難度之大,到了快令人髮指的地步。可是,難的東西是什麼?是原本的知識變難了?不會,知識還是那一些,但這些知識怎樣用,解題的思路在那裡,解題方法如何靈活運用……造成了理科知識的困難。

 

    老師而言,任務是講解教學大綱上所要求的知識,給與學生解題所必需的基礎,如果把這比喻為建一座建築的話,老師就是在給與學生建築材料,可考試出現的卻往往是直接讓你建一所房子,至於該怎樣建,即設計圖紙在那裡?教學大綱上沒有明文規定,靠你自己。我當年學習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情況,很多學習很用功的同學,你問他什麼樣的知識點,他都知道,但這些知識該如何運用到具體題目中,他們很茫然。知識運用是關鍵中的關鍵,可這在教學中並沒有具體要求,從而在成了混亂。

 

    教學大綱和具體考試產生的這一絲偏差帶來的恐怕是災難了。就我個人認為,理化要想考出好成績,基礎知識積累的扎實要占40%,知識熟練的運用要占 50%,最後的10%應該給所謂的靈感。現在很多學生,恐怕都不清楚“知識的運用”這個環節的關鍵作用,造成了什麼都知道,但卻大量的題都不會做的特有現象。如果用素質教育來說,那些知識運用方法可以說成只是無聊的東西,和學生將來的發展和生活沒有絲毫聯繫,毫無實際意義,將來的生活設計再複雜,也絕對用不到像中學考試那樣眼花繚亂的數字遊戲,這應該被大肆批判,被埋藏到地底最深層的東西,卻和我們必須要跨越的階梯——高考,息息相關,我們應該怎樣辦,我們很想把它砸碎,但是我們沒有改革的權利,那樣就必須承認客觀事實,接受!還要認真的接受!

 

    如果你下定了決心,請接著看!現在有很多習題集,老師也都在講解,但題有多少,我們不知道,我們不可能所有的題都看見,我個人支持題海戰術,但絕對反對不負責任的題海戰術。我記得宋朝有個宰相叫趙普,他治國就憑半本論語,靠的是精讀書。做題是應該的,多做也沒問題,但是還有一件事情你不能忘記,你必須尊重題。一道題目呈現在紙上,就有它自身的價值,我看到了他,我與這道題就有緣,要負責任,把它的題眼、出題思路一定要弄清楚,我的想法是與其盲目的作了 1000道題,其效果遠不如你精心把100道題目的前因後果全弄明白了,精做題。都說數理化千變萬化,但他沒有一定的方圓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與其大量花費時間盲目的練習,做過就忘,哪比得上扎實的點點滴滴。掌握一道題目,不應該僅僅是會做就好,會作了,拿出幾分鐘分析一下,這個題為何這樣出,它屬於哪個類型,掌握扎實,以後遇到這個類型,絕不能犯錯誤,你想一下,題目的類型能有多少,平時看的僅僅是題目多,其實大都是題型的重複,牢固的掌握題型的思考方法,堅持半年,我就不信沒有收穫!

 

    前進過程中一定會有困難,我們不能否認這個事實,也不可以回避這個事實!遇到難題你會怎麼辦?當年我的做法一般是死啃。為了一道幾何題目,僅僅是一道題,我常常花費掉一個晚上,雖然時間寶貴,但這些時間投資必須花費。一道花費兩個小時做出來的題目,會帶來怎樣的感覺?“啊,tnn的可做出來了——啊?這道題好像很難!——似乎以我的水準應該做不出來……——這道題是我自己思考出來的!——這麼說現在我已經很厲害了!!!——呵呵,小樣,這種類型的題目以後遇到了,通殺!!”成本:兩個小時+腦細胞的劇烈活動;收穫:以後這類題目可能遇到十幾遍,就再也不用花時間思考了,因為兩個小時,足夠在腦海裡留下深刻的烙印。綜上所述,這筆買賣絕對划算!每一次這樣的成功,我都有理由為自己歡呼雀躍,一次、兩次、十次、一百次……再後來,難題的攻克已經無法再次帶給我喜悅,精神已經冰封,心靈上已經習慣了成功,自己不再把解出難題看得很偉大,一切就好像吃飯睡覺一樣簡單和普通,那時候就會覺得攻克難關對自己而言是應該的,信心開始了無限的膨脹,更促使自己作出了更多新的難題!對做題產生麻木,自己好像變成了機器,面對怎樣的考試總有著無比的冷靜,把所有的題目通過眼睛,輸入內心的程式,靈魂説明找出這類題目該用那種思路來思考,反應完畢,雙手在紙上寫出正確的答案。那一刻整個的考場似乎只有我一個人存在……

 

    說得很無奈,不知你有何看法,但我當年這卻是唯一獲得提高的辦法,我感謝難題,他們不是敵人,而是督促我前進的動力,每次攻克了讓他們,我都會站在他們所提供的臺階上,雖然每次只能前進一小步,但是再小的數值除以零都等於無窮大,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在前進,而且是不斷前進,最終會跨過無數的臺階,站在高處,雄視天下!看這篇文章的朋友,你一定要有這樣的耐心,我沒有辦法讓你一步登天,但這是前進的方向,像海上的燈塔,看到了,接下的救剩你的努力了。

 

    還有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推薦幾個辦法。最好的,建立班級的討論模式,讓班裡的多數同學形成學習風氣,由於大家都在一起,所學所想十分接近,互相幫助,效果極佳,說實話,我印象中,我和同學個人曾經做不出來的,往往在問別人的過程中,同學還沒說幾句話,我們已經明白了,差的就是那畫龍點睛的一筆,也期望同學之間別藏著掖著,說實話,沒必要,寬大的幫助同學,自己會心情舒暢,提高自身精神力量,開闊的心胸在將來很有用處,鼠目寸光的人,被別人發現會受到排擠,終究是會被淘汰的。其次,買參考書,現在參考書比較貴,但我想大家都不會心痛這筆投資,書是要買,但買那些?說實話,能發表的書都不錯,可總不能把書店搬回家吧,我推薦對待書的態度,買一本書,是為自己買一份責任,你買了書,如果你不尊重它,就毫無意義,放在書櫥裡留給蛀書蟲去啃?我是愛書的人,受不了這樣的行為!去書店買書的話,就一定要自己先發誓,一定會把這本書仔細的看完,否則別買,現在看到不少人學習書籍買了一櫥,連看都不看,我就一肚子火,買書而不尊重知識,這樣的人也不配讓知識來尊重你,上天不會偏愛這樣的人!如果發誓一定看完,好!選書的時候,我的建議是別買習題集,有一類書是例題的精確解析,雖然題量不大,但很實用,先看例題,擋著答案,自己思考(這個過程不可省略)然後再對照例題,看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答案,是的話,慶祝一下,不是,查缺補漏!習題集只有答案,作對了固然高興,但做不出來呢?面對一個答案,你能推敲出過程嗎?平時練習要注重過程,才能在高考取得結果!靠自己較長時間扎實的積累,將知識形成體系,達到將所有解題思路變成自身習慣思維過程的境界,這不是很難!最後一個方法,問老師老師雖然責任僅僅是講授基礎知識,但在講解習題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解題方法和思路,但卻也受習題限制,整個都比較散亂,做好分析比較的歸類工作,老師講完了題目,這絕沒結束,自己還要溫習一遍,將老師講授的解題方法和思路記住,將來忘記了,讓老是給講明白嗎?相信老師也不至於不告訴你。不過說回來,還是自己艱苦思考出來的題目最為印象深刻,就好像越是容易得來的情報越不珍惜,辛苦換來的東西才覺得寶貴!我很喜歡毛主席說的一句話,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如果這世界上只剩下一個人可以信任的話,這人是誰,一定是自己,我相信自己是不會騙自己的。就核武器、衛星、導彈等等高新技術,你想學發達國家就會給你嗎?感謝美國封鎖了中國這麼多年,讓國人徹底拋棄了幻想,自己刻苦努力,大型科研逐一成功,如果與美國聯手,總想著弄人家點技術,就會時刻被人家下絆子,恐怕今天也研究不出來。還不如咬牙切齒一條心,拼了,說不定會打出一片天!看到現在好多人在批判老師,說這不好,那不好,其實有些孩子學習存在困難,但不一定都是老師的責任,難道不應該去找一下自身的責任?同樣都在學習,為何有好有壞?我十幾年的學業和自己老師溝通的次數真實屈指可數,所有問題我自己解決,如果不是自己成績較高的話,我絕對有理由相信,教我的老師,很可能叫不出我的名字。孔子說過終日之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不客氣的說,有時間抱怨這,指責那,都不如找一下自身的不足,想辦法補救來得實在。靠人不如靠自己!!

 

    建立一本本子,注意定期收集自己曾經錯過的題目(一些曾經不會但蒙對的也要記下來),定期翻閱,不斷回顧。將來有時間甚至可以再加入一些自認比較經典的題目進行分類,將各類記錄的習題穿插進去,簡單建立自己的題型集,注意同學之間的交換,為自己留一份回憶!

 

    總之學習和做題的時候別太盲目,要始終弄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物理學有做功等於功率乘以時間的說法,同樣的時間別想別的,專心一些,餘下的時間可以去放鬆玩一下!學習是為自己,也許還承載著很多人的希望,無論何時都應該為自己曾經努力過而驕傲!

 

    如果你無法克服自己的惰性,相信你很難取得成功,現在的年紀,應該思想活躍好動貪玩的時刻,但既然選擇了高中的生活,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在短短幾年內壓制自己好玩的欲望,才能有所突破,歲月催人老,高中生小小的年紀卻天天與數字為伍,是我們教育的悲哀,但也是社會的無奈,一種事情發生了,就有其一定發生的社會原因,這裡不說了。

 

    對了,上面還說了學習成功還要有10%的靈感在起作用,表現為見到一道題目,甚至剛剛看完,接著就會順手把這道題的前因後果,如何思考,如何下手……想背書一樣說出來,這樣的人有時候被人稱作所謂的天才或者權威,認為他們對題目有種說不出的靈感。昔日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表現,但那可不是我有多厲害,還是那個道理,把基礎知識學牢固了(不太難),通過自身大量的攻克難題的過程,大量題型的解題思路都儲存在大腦裡面,有時候讓你說你記得那些思路,恐怕自己說不出來,但一見到具體題目,卻立刻會條件反射的把這類題型該怎樣思考對上號,於是我也曾經被人稱讚過,也曾經自己飄飄然,但現在回憶起來,那種東西可能不叫靈感,那是潛意識中的一種思維定勢,成語熟能生巧也許是對它的最好解釋,當然有時候題型思路之間的融會貫通與舉一反三也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個世界也許沒有天才!

 

    人,不要放棄希望,有時候為了一分的希望,絕對值得你付出全部的努力。看這篇文章的朋友,你嘗試過十年時間學習空間只是家裡一個方凳的日子?在初中時候,學校是市南區倒數第二,班級是級部倒數第一的環境?班級嘈雜的環境只有幾個人不放棄希望努力學習的氛圍?有時同學鬥毆自己害怕殃及池魚的狼狽?小時候富裕家庭找老師給孩子輔導,自己卻只能年復一年對這一本本參考書死打硬攻的無奈?中考時分被老師認為是考取重點高中基本不可能的打擊?剛剛進入高中發現自己擅長的數學(初中班級第一)變為倒數第幾的震驚,差點沖毀自己所有信心的瞬間?……我很感謝上天,它給了機會,我更感激自己,我把握住了機會,雖然走過的路坎坷不平,但我沒有一直以來的行為,沒有什麼好後悔的,為了自己微弱的希望,曾經付出過巨大的努力,雖然我還是不很輝煌,在高中始終沒有沖進全校前20 名,但已經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我的力量只能到達這裡,王冠上最璀璨的寶石,終究不是我能夠摘取的,人,不能要得太多。看這篇文章的朋友,你說將來你會有遺憾嗎?

 

    我應該是徹頭徹尾的應試教育產物,在如今這個全社會都高喊素質教育的年代,我始終感激我受到的應試教育,雖然它培養的我極為擅長考試,但他卻為我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和遇事情敏銳的反應與分析能力,我也看不到自己有多少所謂書呆子的笑柄,昔日的努力轉化成裡今天的堅韌,只注重學習而沒時間去沾染各類惡習,學會了尊重所有事物,學會了寬厚與團結身邊的朋友……這也許也算是一些素質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理化 老師 題目
    全站熱搜

    oho0oho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